更新时间:2025-06-29 20:09:15作者:佚名
现在,我国各地高考分数及录取分数线接连揭晓,正值一年一度的招生高考时节,众多考生与家长纷纷将如何成功进入心仪的大学作为首要任务。然而,此时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混入,利用考生及家长迫切的心理,通过虚构虚假信息、夸大宣传、制造报考焦虑等手段进行诈骗。北京法院近期已公布多起高考招生录取诈骗的典型案例。
号称有“内部指标” 花20万可低分进军校
张某与窦某的相遇颇具特殊性,二人在服刑期间结识。据检察机关指控,张某涉嫌编造“内部指标”的谎言,协助窦某为其朋友子女谋取某军校的入学机会,涉及诈骗金额高达20万元。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宋磊表示,他声称自己与某军队的高层人物相识,并获得了该领导预留的一个名额。此外,他打算报考的空军某学院的校长,恰好是那位军队领导的下属。
被害人窦某对张某的陈述持怀疑态度,并未轻信,于是上网进行了详尽的核实,最终确认张某提及的军队某副司令员身份真实存在,而且解放军某军校校长的姓名等信息同样准确无误。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宋磊指出,被告人张某曾表示,即便高考成绩未达录取标准,仍有可能进入大学。这表明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校内部预留的招生名额来实现入学,同时他还提到,为了办理此事,需支付20万元的费用。
孩子想要凭借所谓的“内部指标”进入军校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经法院调查,被告人张某声称自己认识某军队副司令员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他骗取了被害人窦某的20万元,这笔钱被用来偿还债务,而这笔债务则是他通过类似的谎言从另一位被害人那里诈骗而来的。
最终,法院依据诈骗罪对被告人张某做出了判决,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以罚金三万元,同时要求其赔偿被害人张某经济损失共计20万元。
“二本”分数想上“一本”大学 家长被骗80多万
2016年,上海的高考招生政策已经将原先的一本和二本合并为统一的本科批次进行录取,然而,不法分子依旧借助一本和二本的概念进行诈骗。其中,安徽有一位考生的家长不幸成为了这类诈骗的受害者。
安徽的考生小杨的高考成绩仅略高于本地的二本录取分数线,与她梦寐以求的上海某知名一本院校的录取标准相去甚远,然而她内心深处对那所大学充满了向往,渴望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魏晓田指出,在焦虑情绪的驱使下,杨某经他人引荐结识了自诩为权势滔天、在高校和教育部门拥有广泛人脉的万某。万某向杨某保证,即便考试分数未达标,凭借他的关系也能帮助杨某进入一本院校就读。
万某宣称,他与教育考试院及高校的领导有所交往,掌握着内部渠道二本大学有哪些学校,声称能够通过调整投档率帮助小杨进入一本高校就读,甚至洋洋得意地指导小杨填报高考志愿,在此过程中,他借招待费、操作费等名义向考生家长索取了50万元。录取结果揭晓,小杨并未如预期般被承诺的一本院校录取,反而被上海的一所民办高校录取。实际上,该民办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原本就低于小杨的实际考试成绩,因此这一录取结果属于常规的招生流程。
家长和小杨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极度不悦,恰在此时,万某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声称可以先让小杨就读这所民办大学,待一年后,他将会通过自己的关系,以插班生的身份帮助小杨转入小杨心仪的那所一本高校。为了赢得家长的信任,万某找来一个托儿,上演了一出双簧戏。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魏晓田表示,他将模仿高校领导的语气,承诺在一年后提供插班转学的途径。同时贝语网校,他还将模仿领导的态度,向受害考生的家长发送学校的预录取通知。
所谓的高校预录取通知,实则系伪造之物。事实上,小杨所向往的那所大学确实设有插班转学的程序,然而对学生成绩的要求极为严格。万某便以此为借口,屡次以协助小杨修改大学成绩、协助其发表论文等名义,向其家长索要钱财。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万某从被害人杨某处索要的款项总额已超过80万元。
最终,法院依据诈骗罪名对万某作出判决,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同时并处十一万元罚金,并要求其退还给受害人杨某超过八十万元的款项。
没参加高考花钱也能读名校?家长被骗30万
孩子未参加高考,家长投入了30万元资金,试图通过关系让孩子进入北京的知名学府,然而一番周折之后,孩子最终就读的却是一个位于大学校内工厂的所谓“培养人才项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法院又将作出怎样的裁决呢?
小陈是北京某所高中的国际班学生,他原本计划出国深造,但不幸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未能如愿成行,同时也没有参加国内的高考。眼见身边的同学纷纷踏入大学校园,小陈内心焦虑不已,而他的母亲则更为担忧,于是开始考虑是否能在国内的一所知名大学就读。
刘女士的愿望非常清晰,她希望孩子能够“与统招生同堂学习、共同生活”。宋某信誓旦旦地保证,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全日制统招生同等的教学资源,甚至有望获得“学历”,未来还有机会攻读研究生学位。他还陪同刘女士和小陈前往北京的那所知名重点大学参加考试,并进行了实地参观。然而,最终小陈收到的却是该大学人才培养班的《录取通知书》,而上课地点并非位于大学校园之中。
小陈注意到,该培训班的学生成绩普遍不佳二本大学有哪些学校,部分人甚至高中教育都未完成,最终选择了辍学。刘女士对此表示,这与宋某所承诺的“与统招生同步上课、生活”的待遇相去甚远,因此,她将宋某告上法庭,并索要退还30万元学费。
北京三中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刘女士企图使未通过高考的孩子享有与普通统招生相等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权益,这一举动损害了我国考试体制的公正性与严肃性。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单海涛表示,宋女士不仅清楚地了解了刘女士的意图,还与她达成了共识,并为其办理了相关事务。因此,宋女士的行为同样触犯了法律规定和公共道德。最终,合议庭的三位法官一致认为,双方之间的委托合同是无效的。
法院最终判决,宋某应向刘女士返还30万元费用。
(总台央视记者 冀成海 郝亮 魏帮军)
该目录编号为112275,内容ID为13976143,发布日期定于2025年6月28日,作者为张魏桔,文件名为71-0a42c63f-2efc-4cb9-b859-7fed8c8d61f1,信息来源为29号,发布平台是央视新闻客户端,具体时间戳为2025年6月28日20时37分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