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6-29 21:36:56作者:佚名
在平台上看到有网友提出问题:
这个议题颇具趣味性,两所大学在诸多方面均有共通之处——它们同属辽宁省的高等学府,均为所谓的“三非”院校,并且都是公立性质的综合型大学。由此,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实力派选手,具备一定的对比价值。
渤海大学在软科发布的综合排名中名列第289位,而在校友会发布的综合排名中则位列第273名。US世界大学排名将其置于第997位,而中国教育在线对其的人气值排名则是第299位。中国校友会对其的星级评价为2星,且该校的办学层次属于区域高水平大学。
沈阳大学在软科发布的综合排名中名列第340位,在由校友会发布的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87名,而中国教育在线对其的人气排名则是第365位。根据中国校友会给出的星级评价,该校获得3星级评级,且其办学水平属于区域内的一流大学。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软科更倾向于渤海大学,而中国校友会则更看好沈阳大学,双方各有优势,可谓是各有千秋,整体上可以视为一种平衡。
第一局,登台亮相
1、先认识一下渤海大学
渤海作为我国内海之一,被辽宁、天津、河北、山东等省份所环抱。在这片海域的北部,坐落着辽宁省的锦州市,这或许正是渤海大学这一校名的来源。若该校地处黄河之畔,其名称或许将变为黄河大学。尽管黄河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但“黄河大学”之名似乎比“渤海大学”更具知名度。
渤海大学的起源可追溯至两所院校,即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若要探究其历史渊源,便需深入挖掘这两所学校的来龙去脉,但鉴于时间限制,此处不再详细追溯。在2000年,辽宁省决定将锦州师范学院与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并暂时命名为锦州师范学院;到了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将锦州师范学院更名为渤海大学。
渤海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分别是松山校区和滨海校区;该校共设立二十个二级学院;此外,它还开设了五十三种本科招生专业;并且,该校具备十八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
食品科学与工程被纳入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名单,汉语言文学荣获国家特色专业称号,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物理学、市场营销等则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专业。
渤海大学设有11个国家级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地,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小学教育(师范类)以及历史学(师范类)等专业。此外,该校还拥有24个省级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基地,涉及新闻学、自动化、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以及物理学(师范类)等多个领域。
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渤海大学共有六个学科脱颖而出,跻身榜单,其中四个学科被评为C级,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控制科学与工程、教育学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另外两个学科则被评为C-级,涉及数学和中国语言文学领域。
2、再认识一下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的位置相较于渤海大学略胜一筹,坐落于辽宁省的省会——沈阳,其拥有的资源优势尤为突出。
沈阳大学这一名称诞生于1981年沈阳大学录取分数线,由东北工学院辽宁分院与辽宁大学辽宁分院合并而成。随后,沈阳财经学院、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教育学院以及新民师范学院等机构相继加入,共同构成了新的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拥有南北两个校区,共设20个教学院,提供59个本科招生项目。该校设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应用经济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美术学等多个领域,并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国设有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基地,分别是环境工程和会计学,同时拥有一个国家认定的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以及四个辽宁省重点扶持的(优势特色)学科,包括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环境工程。
沈阳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共有三个学科脱颖而出,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荣获C级评价,而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学科则分别获得C-级评价。
第二局,魅力比拼
这一局我们考察的是两所高校对考生的吸引力强弱,评判标准主要是招生录取的分数线等具体数据。以山东省和河北省在2022年的招生录取状况为具体案例,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1、山东省2022年的录取数据分析
(1)渤海大学
山东省内的渤海大学招生名额总计为64个,其中包含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名额。该校本科阶段开设了15个招生专业,其中设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即食品科学与工程。
在14个普通类专业中,会计学以536分的分数线位居榜首,这一分数比本科控制线高出99分,全省排名达到第80482位。而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为软件工程,其最低分数线为506分,超出本科控制线69分,全省排名则落在第136732位。
(2)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在山东省的招生名额总计为27个,其中包含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名额。该校开设的本科招生专业共有6个,其中包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别是工业工程和自动化。
在四个普通类专业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位居首位,全省最低录取分数为512分,比本科控制线(437分)高出75分,全省最低排名为123783位。而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则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全省最低录取分数为504分,超出本科控制线(437分)67分,全省最低排名达到141442位。
很明显,在山东省,考生报考渤海大学的积极性更高一些。
2、河北省2022年的录取数据分析
(1)渤海大学
河北省内的渤海大学招生名额总计达到73个,其中包含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名额。该校本科阶段开设了13个专业,其中包括一个与国外合作的教育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法学专业在12个普通类专业中录取分数线最高,达到了544分,这个分数比本科控制线(430分)高出114分沈阳大学录取分数线,同时位居全省最低位次45381。而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金融学(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全省最低分仅为504分,超出本科控制线74分,全省最低位次为86042。
(2)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在河北省的招生名额共计8个,该计划涵盖了两个本科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工程和土木工程。
在两个普通类专业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位居首位,该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9分,较本科控制线(430分)高出119分,全省最低排名为41073位。而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则是土木工程,全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26分,超出本科控制线(430分)96分,全省最低排名达到62390位。
在河北省,报考沈阳大学的意愿较为强烈,这一现象与山东省的考生情况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沈阳大学的招生名额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恐怕还与该校招生专业的设置有关。
这一局,沈阳大学和渤海大学算是打了一个平局。
第三局,就业质量
评价一所大学的优劣,一个关键的标准是该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我们不妨进一步考察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质量状况。
1、渤海大学的就业质量
十分有幸,我在渤海大学的就业信息平台上成功获取了《渤海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2年度毕业生总数达5647名,其中本科生4593名,硕士研究生1054名;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的比率达到了81.48%,本科生就业落实率为80.38%,而硕士研究生就业落实率则为86.24%。
本科生毕业后,主要选择通过签订就业协议的方式步入职场(占比达45.88%),也有相当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占比22.97%),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其他录用方式实现就业(占比15.49%);而对于硕士生而言,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就业的比例更高(占比55.12%),其次是其他录用形式(占比11.88%),以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就业(占比11.33%)。
从学院的视角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法学院(落实率100.00%)、航运学院(落实率99.06%)以及音乐学院(落实率93.10%);至于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列前四的包括音乐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旅游学院以及管理学院,这些学院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为100.00%。
从专业领域的视角来看,本科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最高的三个专业依次为法学(实现100%)、航海技术(达成100%)以及轮机工程(落实率高达98.11%);而在硕士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方面,前18位的专业包括工业催化、光学、国际政治、汉语言文学、化学工艺、教育技术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理论物理以及旅游管理等,这些专业的落实率均为100%。
渤海大学的学生群体中,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别。在4593名本科毕业生中,师范类学生占1429名,非师范类学生则达到3164名。师范类学生的就业落实率为77.47%,而这一比例在非师范类学生中则上升至81.70%,显示出非师范类学生的就业率更高。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非师范类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类招考网校头条,而师范类学生若非选择教师职业,在其它职业岗位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从单位流向的角度分析,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占比达到45.76%,而“国有企业”则位居其后,占比为8.42%;对于硕士毕业生而言,“中初教育单位”是他们主要的就业去向,占比为27.30%,紧随其后的是“其他企业”,占比为23.57%。
2、沈阳大学的就业质量
东北人的行事风格显得十分坦率,他们在沈阳大学就业信息网上轻松地获取了《沈阳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22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达到3975名,其初次就业去向落实比例高达78.79%。具体到各学院,历史学、法学、理学、文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专业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均超过了80%。性别差异方面,女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62.13%,而男生则为37.87%,明显看出女生就业去向落实率显著高于男生。
本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中,通过其他录用方式就业的人数占据了首位,达到40.18%;紧随其后的是通过协议和合同就业的群体,占比为26.24%;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占比为12.28%;而未就业的学生则占到了21.21%。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集中在企业,其中,其他类型企业占据了40.07%的比例,国有企业的比例是7.66%,从事自由职业的毕业生占到了18.23%,而其他各类单位则占有了15.39%。
沈阳大学对毕业生薪资状况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与记录,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达到了5681元。在这其中,月薪在4001至6000元区间的毕业生占据了27.46%的比例,月薪在10000元左右的比例为7.46%,而月薪超过10000元的比例则为11.96%。总体来看,薪酬水平还是相当可观的。
文字累积已至三千六百字,写作就此告一段落,否则恐遭网友诟病为冗长之作,故此必须停止。
您觉得渤海大学和沈阳大学,哪家更强呢?欢迎留言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