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4 20:01:34作者:佚名
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项标准,名为《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第?10?部份:英语》,标准号为?GB/T17693.10–2019。本项标准致力对台湾地名的汉字译写规则进行规定。
我们晓得,绝大多数台湾地名专名都有汉字表记,因而在将其翻译成英文时,通常只须要将其汉字转写成中国内地对应的规范汉字即可。不过,仍有部份地名专名,是用假名表记、且没有对应汉字的。对于这类地名,该文件提出了采用译音的方法进行翻译拟声词两个字,并在附表?D?中附了一份「片假名汉字对照表」(以下简称「对照表」)。这是官方第一次发布英语对汉语的音译表。
本文将对这份「对照表」的用途进行评析,并强调其在设计、选字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一、片假名汉字对照表
标准文件附表?D「表?D.1片假名汉字对照」如图?1(a)~(e)?所示。
图?1(a)
图?1(b)
图?1(c)
图?1(d)
图?1(e)
可以看出,该表排列规则如下:分为左右两栏,右侧为英语的一个?(C)V(?)?方式的韵母,右侧为与之相对应的?(C)VN?方式的辅音,它们分别作为一个单位,译写为一个或两个汉字。每一栏出来,先以五十音图中的音节次序,排列了英语固有音系中的辅音,包括韵尾与半韵尾。随即同样以五十音图中的音节次序,排列了主要用于外来语中的特殊韵母。每一组音节当中,又根据五十音图中的元音次序排列。最后一共有个韵母。其中,固有音系辅音中的?ウ?段和?オ?段不分辨长短音。
为了易于从整体音系的角度查看该表情况,我仿造《世界人名翻译大词典》后音译表的题旨,把上表制做成了类似的音译表的方式,如图?2。
图?2
为了彰显音译表中国际音标与片假名的对应关系,我又把上表中的译字替换成了其对应的片假名韵母,如图?3。原表中的长音片假名,此处省略。
图?3二、解读与评价
文件《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第?10?部份:英语》中,规定了三种应按照对照表采用译音的情况:
可见,该文件对英语地名翻译的总路线是,优先使用汉字的桥梁进行对应,只有当无汉字可对应的情况时,才使用译音。这实际上把须要译音的情况限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也比较符合仍然以来汉字优先的惯例。
另外,对于以外来语命名的法国地名,文件规定外来语部份应按原语言的译写规则进行翻译。例如「南アルプス市」,就应当翻译为「南阿尔卑斯市」,而不是「南阿鲁普斯市」。
从上述条文来看,该文件早已对对照表的大体适用框架规定得挺好。但是,当我们仔细考量文件中所举的地名翻译示例,以及那份「对照表」本身时,仍能发觉不少瑕疵之处。
其二,特殊地名译写示例与片假名汉字对照表的用字冲突。如图?4?所示,该表格引用条款号4.3.1b),对阿伊努语地名「アポイ山」进行翻译。图中给的翻译示例是「亚步伊山」。但是依据对照表,理应翻译为「阿颇伊山」。是否该「亚步伊山」已经是约定成俗的翻译了呢?然在英文互联网精确搜索之,并没有结果。
图?4
又如图?5?所示,表格引用条款号4.3.3,对以拟声词命名的「ポンポン山」进行翻译。图中给的翻译示例是「本本山」。但是依据对照表,理应翻译为「蓬蓬山」。若是「本本山」,其原文就该是「ブンブン山」了。其译音用字之前后矛盾,可见一斑。
图?5
其一,对照表中的错漏之处。如图?6?所示,对照表中对「ビャ」音节的译字居然用了「边」,与与其对应的「ビャン」的译字相同。疑是疏漏。对照「ピャ?皮亚」的规则,「ビャ」应对应「比亚」。
图?6
据悉,可以看出对照表力求详实,把几乎所有固有、特殊韵母都列出了下来。但是,偏偏在外来语中常常出现的两个韵母「トゥ?ドゥ」在表中不见踪影。若补充上,或可用「图」和「杜」来对应。事实上,今年台湾更新了本国国土的最西端地点,其名为「トゥイシ」。该名称来自琉球当地的发音,历史上没有对应汉字。根据对照表,便可译音为「图伊锡」。
有疏失的韵母,自然也有看似虚报的韵母。如图?7?所示,对照表中有「ゲォ」和「ゲョ」这两个看上去极端陌生的特殊韵母,按道理它们应为一个音拍,但具体该怎么发音实在无法把握,因而在图?2?和图?3?的表中,我没有把这两个韵母及其译字放进去。经搜索,「ゲョ」曾在上世纪初用于美国诗人歌德的译名「ゲョエテ」,目的是为了接近原发音/g??/;现该译名已不用。至于「ゲォ」,没有找到词义用例。为此,是否应当加入这两个韵母,特别值得掂量。
图?7
其一,对照表中的对立与不对立之辩。现代德语通用语里,「ヂ?ジ」与「ヅ?ズ」的发音区别早已消失,「ヂ?ヅ」仅保留在某些连浊成语中。在编撰以音为单位的音译表时,可以不考虑它们的区别。但是,如图?8?所示,对照表却在部份译字中,保留了它们的对立,如红色框所示;而另外一部份译字却没有对立,如黄色框所示。其处理缘由令人不明。
图?8
另外,还有一部份非常常用的韵母,本该彰显对立的,却使用了相同的译字。如图?9?所示,「ギ?キ」同作「基」,「ツ?ズ」同作「兹」,「チャ?キャ」同作「恰」,「ジャ?キャ」同作「加」,「ジュ?キュ」同作「久」,「チョ?キョ」同作「乔」,「ギン?キン」同作「金」,清浊不分、尖团颠倒,不堪卒读。
图?9
其一,对音原则与用字标准问题。英语中「拗音+拨音」的辅音结构可以表示为?CJVN,其中?J?代表腭音化。将该韵母转写至汉语时,其中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找寻同样为?CJVN?结构的汉字。但是,具体到「jan」行辅音时,对照表大量使用了普通话音节为?-ian?的字来译写,如图?10?所示。普通话?-ian?音节中?a?的音值约为?/?/,比普通的?a?略高,致使这更像是在译写「jen」行辅音。原本大可像「ヤン?扬」一样,使用?-iang?音节对应。
另外,对照表在用两个字译写?CJVN?结构辅音时拟声词两个字,同时用了两套对应技巧。第一是分拆为「CJV+N」结构的两个字,如图中的「恰恩」「秋恩」等。第二是分拆为「CJ+JVN」结构的两个字,如图中的「比云」「黑沿」等。
图?10
据悉,对照表中的部份译字也值得商榷。如「リャ?俩」「ニョ?鸟」「プン?喷」「ボン?崩」「サン?散」等特别规译音用字。若替换成「利亚」「尼奥」「蓬/彭」「邦」「桑」等字,观感或会更佳。
最后还有几个细节是这份对照表没有提到到的。第一是表中只规定了?ウ?段和?オ?段长音与对应的短音使用相同的译字。这么对于?ア、イ、エ?段长音——特别是?エ?段长音有?エイ?和?エエ?两种方式——估计应当依照其假名拼写挨个译写。第二是该表没有提到促音。恐怕译写时应将促音省略不译。
三、展望
作为官方第一份英语–汉语音译表,「片假名汉字对照表」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对日语音系的韵母归纳程度之高,致使几乎就能涵盖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虽非,考虑到上述提及的个别瑕疵之处,要想真正达到高贵地使用,该表或仍须要进行些许修正与改进。
该表收录于《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中,顾名思义仅能适用于地名翻译场合。不过,随着韩国的人名逐步趋于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推出一份适用于日本人名的汉日音译表的构想未必不可实现。诸如美国篮球领域有许多归化外援,她们的英语名子就是原名的片假名化,这么将她们的名子翻译成汉语时,应根据原名的语言呢,还是根据英语片假名读音呢?再如部份?DQN?名子中富含如「にゃあ」等无汉字对应的拟声词,应怎样翻译成汉语?这种问题值得我们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