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4 16:29:54作者:佚名
七月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期,这个人生的重要选择节点,对考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有着重大影响。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包括:是否选择跨省就读大学?如何选择一个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专业?是应该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专业?这些问题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新兴和未来产业正处于人才积累的关键阶段,机械设计等领域的职业发展前景广阔。AI大模型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汉语言文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必须紧跟技能更新的步伐,以免过度受到AI的影响。从就业市场的角度分析,教育培训和物流仓储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尤为强烈。
选择名校还是热门专业常常让人陷入两难,一方面,顶尖学府的就业前景更为广阔;另一方面,电子科技以及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遵循“追求卓越,顺应产业发展”的原则是不变的道理,在填报志愿时,城市的成长潜力同样不容忽视。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处在人才储备期
高考生在填报志愿阶段,必须准确理解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这一点极为关键,因为它能帮助他们提前锁定具有潜力的市场领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网校头条,应当着力发展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战略,以此激发数字经济的创新潜能。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热点快报》揭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智能制造以及芯片行业等新兴与未来产业领域的职位招聘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其中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半导体工艺工程师以及半导体设备工程师等职业的招聘职位数量同比增幅均超过了30%。
此类职业科技成分丰富,从业者需掌握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及技能。机器人调试工程师多出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工程等相关专业;无人机工程师则多来自无人机应用技术、自动化等领域的专业背景;而算法工程师则主要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术背景。
哪些专业受AI冲击较大?
现今,众多考生及其家长普遍思考的问题是:究竟选择哪些专业,未来才不太可能遭受人工智能的取代?
需先明确哪些行业在人工智能冲击下变化显著,据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的《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2024》报告指出,编辑与翻译、金融及保险业、销售与商务拓展、客户服务与运营管理、人力资源与行政财务法务、运维与测试、软件开发与硬件研发、视觉交互与设计、医药研发与销售等岗位的“大语言模型影响指数”偏高,预示着这些职业面临被大模型取代的高风险,目前这些职业在招聘市场中的比例已有下滑趋势。
自然,即便考生有意愿投身于这些行业,依旧可以选择相关的专业进行报考。然而,在大学学习期间,他们需主动参与实习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如此一来,他们才能使AI等技术为己所用,而非被其所取代。
哪些专业好就业?
行业需求与产业发展同步演进,观察智联招聘2025年1月至5月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招聘需求占比最高的TOP10行业中,培训、课外教育及教育辅助服务、货运与物流仓储、餐饮业、人力资源服务、咨询服务、医药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快速消费品行业以及企业服务等领域均占据了前列位置。
随着素质教育和AI+教育的兴起,教育培训行业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动力,因此,对于有长期职业规划的考生来说,选择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这类管理学专业,曾被誉为“万金油”自动化专业学校排名,它们所涉及的跨学科知识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考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然而,建议有意向选择这些专业的考生,在大学期间应注重通过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能力的优势,并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
“钱景”较好的院校和专业
毕业后收入水平是实际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考生及家长关注的焦点。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在“拥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平均月薪排名前50的院校”榜单中,前十名院校与去年保持一致,只是具体排名有所变动,“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四所顶尖高校依然占据薪酬榜的前四名,这些头部名校的月薪水平相差无几。
尽管榜单上的多数院校均为985或211重点高校,然而一些非985、211的院校凭借地域优势或强势学科,在薪酬待遇上依然表现出色。以位于第26名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该校在诸如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等财经领域拥有显著优势,这些专业与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的产业需求紧密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毕业后的薪酬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体现了填报志愿需要综合考量多项因素。
在薪资排名的领域中,理工科专业的优势依旧突出。特别是在“三年工作经验人才平均月薪TOP50专业”这一榜单中,新兴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成功跻身前十,这一成就与近期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紧密相连。“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则稳居榜首,其学习内容与机器人部件的研发紧密相关,预计未来其热度仍将保持。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流量增长已达到顶峰,整体走势有所放缓。众多互联网企业开始出现招聘规模缩减的现象。观察榜单数据,可以发现,“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两个专业在排名上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是首次跌出了前十名。
如何选择城市?
选择去哪座城市读书,可能直接影响未来在哪就业、生活。
一线及二线城市继续受到青睐,不仅因为拥有众多顶尖学府,还因为提供了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这份由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共同发布的报告指出,应届毕业生以及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依然倾向于向一、二线城市集中。据统计,应届毕业生流入一、二线城市的人数占总流入人数的66.1%,这一比例超过了整体人才流入比例的58.2%。
在“2024年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排行榜”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位列吸引力最高的城市之列。而杭州、成都等既拥有繁荣的创新产业又具备宜人居住环境的城市,成功挤进了前十名。观察人才流动的态势,在众多二线城市中,杭州的人才净流入率较高,这得益于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等行业的迅猛增长;而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生活成本较一线城市偏低,对人才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人才向优质资源集聚,跟随产业发展趋势”的人才流动原则。
城市的选择预示着未来生活的模样。昔日远离的家乡,如今不再那么遥远。随着“竹林碳汇”、“花木电商”、“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兴起自动化专业学校排名,家乡正借助电商、直播、文旅融合的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懂得技术、擅长运营的“新农人”在就业市场上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求学于繁华都市,拓宽视野,毕业后依据个人兴趣与能力,选择在二线城市就业或创业,为故乡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同样是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一条可行道路。